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是否需要剥除?
作者:邢怡桥  文章来源:武汉市解放路238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点击数968  更新时间:2008/1/17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形成是由于玻璃体皮质切线牵拉,导致黄斑中心凹处的内界膜(ILM)产生裂隙,引起muller细胞反应性增生形成黄斑表面膜,膜的收缩牵引形成全层裂孔。目前部分学者认为对IMH进行ILM剥除提高了裂孔的闭合率和预后视力,我们对此观点并不赞同。这是因为:
1. ILM剥除术需要用到以吲哚菁绿(ICG)为代表的各种染色剂,对视网膜组织有一定毒性作用。如Nagai等报道部分ICG辅助的ILM剥除患者术后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并发症;尽管在一些研究中采取了术中注入自体全血封孔的办法来阻止ICG或者曲安奈德颗粒沉积于裂孔下方,但是仍无法避免这些染色剂的潜在损害。
2.医源性损伤;尽管操作者在进行ILM剥除时会非常谨慎,但仍无法避免此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损伤。Rubinstein等发现在232例接受ILM剥除术的IMH患者中,有4例出现医源性黄斑孔;Haritoglou等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ILM剥除术后会引起黄斑区解剖构造的改变,视野出现旁中心暗点,并推测这可能由于术中损伤神经纤维层造成。
术中对IMH患者不进行ILM剥除,结果如何?事实证明裂孔的闭合仍然良好。有研究认为:在裂孔边缘没有明显玻璃体后脱离的情况下,对于3期IMH患者无需进行ILM剥除。Alpatov等提出以眼内镊轻压裂孔边缘使视网膜复位并利用空气进行眼内填充的方法来封闭裂孔同样有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