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斜视眼外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市燕儿岛路5号 266071
张静 宫华青 亓晓琳 姜明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斜视眼外肌超微结构变化的异同,从而探讨斜视的发病机制。
方法:正常人眼外肌标本5例,取自山东眼库;斜视眼外肌标本35例,取自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患者。其中,共同性内斜10例,共同性外斜20例,麻痹性斜视4例,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1例。常规方法制作电镜标本并观察,特别注意去除手术中可能损伤到的肌肉。所有手术操作、标本制作及观察均由同一人完成。结果:正常眼外肌肌纤维排列整齐,明、暗带相间,Z线平直清晰,肌丝成梭形排列,可见大量线粒体。不同类型斜视眼外肌超微结构的变化不同:知觉性外斜的内直肌无论病程长短,都存留横纹结构;z线变得迂曲、模糊;肌丝排列疏松、纤细;线粒体明显减少;肌浆网扩张。各类内斜视的外直肌,肌纤维成分消失;代之为胶原纤维,而且排列紊乱;这种新生的胶原纤维在减弱侧和增强侧肌肉中的形态也不尽相同,增强侧的胶原纤维排列致密,减弱侧纤维排列疏松且增粗;眼外肌纤维化者则呈明显纤维化改变,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全部斜视标本未见组织的变性坏死。结论:不同类型斜视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异同提示其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为斜视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斜视,眼外肌,电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