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目前关于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后房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虽已经具有良好的视力恢复和生物相容性,然克服其术后缺乏调节功能是目前人工晶状体设计研究的最大热点和挑战之一。对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重建良好的空间视觉和舒适阅读仍离不开经典的光学矫正手段——配戴单光眼镜、双光眼镜和渐变多焦点眼镜。而多焦点接触镜、多焦点角膜屈光手术及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正在或渐将成为矫正老视的选择。新近国外文献报道了基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焦点偏移(focal-shift)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型号1CU, HumanOptics AG, Erlangen, 德国)植入术后的调节能力的初步资料。我们眼科中心在近期进行了三例可调节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本研究旨在分析可调节性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所产生的调节现象。方法 三例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可调节性人工晶状体(男性1,年龄79岁;男性2,年龄85岁;女性1,年龄78岁)植入术。应用动态视网膜检影法、主觉移近法和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应用A超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1%匹罗卡品用药前后所产生的前房深度的改变;应用主觉验光和电脑验光仪测量1%匹罗卡品用药前后所产生的屈光改变。同时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前房灰度仪(laser flare-cell photometry)、角膜内皮计和眼压计等方法评价可调节性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动态视网膜检影法所得调节幅度分别为0.75D、0.50D、0.50D,主觉移近法测量所得调节幅度分别为1.25D、1.00D、1.25D,负镜片法测量所得调节幅度为1.00D、0.75D、0.75D,应用A超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1%匹罗卡品用药前后所产生的前房深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型号1CU, HumanOptics AG, Erlangen)植入术后能获得有限的调节力,但仍远未达到满足近阅读所需的4D-5D的调节幅度。本三例前房深度改变量在1%匹罗卡品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测量精确度有关,需要有待更多些手术病例测量明确前房深度变化与调节力的相关性。对于调节力的评价必须应用客观的视光学检查方法,而需要摈除焦深、模糊辨认、记忆以及多焦点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