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白内障后皮质混浊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秋明 周欣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450052)
目的:观察外伤性白内障时后皮质混浊对晶状体上皮细胞调亡的影响,评价其对对术后后发障形成的影响。
方法: 体外牛眼外伤障模型观察:分为前囊组、后囊组、赤道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晶状体。用无菌针头晶状体相应部位,垂直刺破3个伤口,并搅动刺破处囊膜下皮质。兔眼外伤障模型观察: 25只新西兰白兔,分为5组,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角膜偏中央位置刺穿入前房,用针头在晶状体前囊上划开一伤口,并刺入切口囊膜下搅动皮质。牛晶状体经培养1~12天、免眼经观察1~9天后取前囊和赤道囊膜铺片,进行Giemsa染色、tunel染色,计算上皮细胞凋亡率。
结果:1牛眼晶状体在损伤后12小时出现局限性混浊;6天时成为完全性混浊。2.兔眼晶状体在伤后立即出现局部雾状混浊;7天时发展成完全性混浊。3.GIEMSA染色发现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牛眼和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都表现为前囊下上皮细胞的减少,细胞变小,核固缩增多。4.TUNEL染色发现兔眼和牛眼晶状体上皮细胞随着皮质混浊程度的加重和混浊时间的延长,细胞调亡率逐步增加。
结论:在外伤障时,皮质混浊可诱导晶体上皮细胞凋亡,凋亡数目与皮质混浊的程度和时间呈正相关。
关键词:调亡;晶状体上皮细胞;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混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