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探讨先天性内斜视治疗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方法 统计1988年5月至2002年8月在小儿眼科住院施行矫正手术的228例先天性内斜视病例,对其初就诊时的年龄、视力、斜视角、屈光状态及伴随体征等临床特征和术后远期眼位、双眼单视功能、伴随体征变化、屈光及调节变化等的观察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1)临床特征:先天性内斜视伴有弱视、IOOA和DVD的比率较高,依次为62.0%、63.1%和28.0%。斜度大且稳定,平均为+61.4Δ+21.2Δ;绝大多数为非调节性,也可含调节因素。(2)术后观察:术后正位率达97.0%、远期正位率达71.0%,远期正位率明显低于术后正位率;~2岁、~4岁及~8岁手术组远期正位率分别为50.0%、71.1%、78.7%,~2岁手术组远期正位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2岁、~4岁及~8手术组建立融合功能的比率以~4岁手术组最高,达43.7%。术后共有22例(13.0%)发生调节性内斜视,重新验光配镜后均转为正位。远期水平斜视组伴有DVD、IOOA的比率明显高于正位组。
结论 (1)先天性内斜视严重影响患儿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主要危害是双眼单视力功能的缺陷和弱视,应早期手术4岁前手术可能获得双眼单视力功能。(2)先天性内斜视也可含调节因素,并且术后可能出现调节性内斜视。(3)先天性内斜视的伴随体征如DVD、IOOA可影响远期眼位,如有手术指征应与内斜同时矫正,术后观察时出现也应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