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抗青光眼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处理
作者:1刘志才 …  文章来源:1河南省鹿邑县人民医院眼科477200 2云南省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3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点击数1675  更新时间:2008/2/28 15:50:04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方法: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显微镜下仔细分离球结膜,彻底切除囊壁,放丝裂霉素C棉片(MMC浓度0.4mg/ml),时间2-3分种,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术中视滤过情况:间断缝合巩膜瓣或行巩膜瓣可松解缝线,对巩膜瓣缺损及滤过强者,可行异体巩膜覆盖术。球结膜10-0缝线连续缝合,术后加压起包扎,5天去结膜缝线。 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28.21±7.5mmhg,治疗后平均眼压15.6±4.82mmhg,治疗后5例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观察半年无一例复发,眼压控制在15-20mmhg,视力无一例下降。 结论: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库泡为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其病理改变为结膜下披覆一层增殖结缔组织,阻碍了房水的吸收致眼压升高,该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不一,过去多采用眼球按摩,局部激素治疗,早期个别有效,晚期很难秦效。后有人提出,针刺分离术,囊壁切除术以及针刺分离加干扰素a-2b局部注射,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成功率不高。我们提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包裹性囊状滤过泡行囊壁切除术,加用抗代谢药物MMC。该手术方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易于掌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