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三维超声成像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蒯慧玉  …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200031  点击数1540  更新时间:2004/6/7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通过15例不同类型视网膜脱离的三维图像的观察分析,了解三维超声成像的优越性。方法:应用OTI 3D I-Scan眼科专用超声仪,首先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二维B超探查,得到满意的B超图像,然后探头沿垂直轴旋转180度,取得360度二维扫描图像,通过计算机表面成像及透明成像功能重建成三维图像,按需要的切面任意切割,获取所需部位的视网膜脱离三维图像。结果:8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分别呈半球形、盆形、长片形、喇叭形等形状,1例较大裂孔显示马蹄形。2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呈相互粘连的片状膜或蝶形膜,增殖膜与脱离的视网膜的形态同时显示。5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片状网膜与原发病灶或肿瘤球形团块。图像显示出视网膜脱离的立体形状、肿块的表面结构、内部结构,视网膜脱离与眼球壁、其它病变的相互空间关系。与病变形态相接近,形象化、立体化。由于一周范围的扫描,获取了200幅以上的B超图像,可以进行任意切割,任何断面的观察分析,故扩展了诊断的范围,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对视网膜脱离的360度形态、裂孔、玻璃体增殖改变、粘连牵引关系、原发疾病都一目了然。结论: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视网膜图像立体化、形象化、观察的病变范围广泛、与原有病变形态相似,便于诊断,因而提高了诊断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