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黄斑囊样水肿的OCT与FFA对比观察
作者:陈青山  …  文章来源:广东深圳市眼科医院,暨南大学深圳眼科中心  点击数2152  更新时间:2008/2/28 16:57:0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所致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的光相班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 OCT)特征,并与眼底荧光血管移动电话结果对比分析。 方法:经FFA确诊的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患眼进行OCT检查,通过黄斑中心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线性扫描。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对CME进行水肿分级,并根据分级情况对比分析其OCT的形态特征。 结果:93例CME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3例,静脉阻塞(RVO)27例,KVH,白塞氏病10例,AMD8例,白内障摘除及抗青光眼术后8例,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5例,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症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3例,特发性CME4例,黄斑板层裂孔及脉络膜血管瘤各1例。黄斑囊样水肿分为三级。I级:小囊泡形成,荧光素渗漏范围约1/4视乳头直径,共9例(9.7%)。OCT图像显示,黄斑神经上皮增厚,囊腔内淡绿色点状浆液性弱反射,隐约可见淡绿色囊壁结构。Ⅱ级:黄斑区荧光素渗漏占黄斑1/2视乳头直径,共50例(53.7%),OCT图像显示:黄斑区呈“丘样”隆起。神经上皮下呈蜂窝状改变,中央囊腔较大,囊壁薄,周围囊壁较厚。Ⅲ级:黄斑荧光色素渗漏占据整个黄斑区,超过1个视乳头直径,共34例(36.6%),OCT图像黄斑区”神经上皮高度隆起。囊腔的腔隙互相融合,分隔囊腔的组织断裂,或增厚呈红黄中强反射。 结论:根据FFA黄斑囊样水肿分级,OCT能观察黄斑区组织的形态改变。Ⅲ级CME的OCT图像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高度隆起,水肿波及整个黄斑,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或神经上皮下囊样结构融合消失。Ⅲ级CME多由PDR、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白塞氏病等所致,OCT提示Ⅲ级CME视力预后不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