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实验性视神经炎小鼠视觉功能及视网膜形态结构的研究
作者:周欢粉  …  文章来源: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100853   点击数474  更新时间:2011/5/13 11:58:0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并结合病理学方法研究小鼠实验性视神经炎发病过程中视觉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MOG35-55多肽加完全弗氏佐剂皮下注射免疫C57BL/6小鼠(50只)建立实验性视神经炎模型,CON组和EAE组小鼠于免疫后的p.i.7d、 p.i.14d、p.i.20d、p.i.30d 进行f-VEP和f-ERG检查,初步应用f-VEP的改变来诊断视神经炎。视神经采用HE染色、Luxol fast blue染色分别评估炎性细胞浸润、髓鞘脱失程度。使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并计算其凋亡指数。结果:本实验应用MOG35-55多肽加完全弗氏佐剂皮下注射免疫正常C57BL/6小鼠,以眼计算,60%眼f-VEP发生改变,视神经炎发病率为57.5%(病理诊断),大部分为双眼发病,左右眼无明显差异。在p.i.14d,视神经开始呈现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润、髓鞘脱失和轴突损害; TUNEL检测EAE组已有明显的RGCs凋亡,与CO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1),凋亡指数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高。结论:以MOG35-55诱发的EAE小鼠模型,发病率高,容易复制,是研究IDON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理想模型。F-ERG和f-VE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视神经炎临床前期的视觉功能状态和评估病情的严重性。F-VEP可以作为视神经炎的筛选指标和药物疗效的评价指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