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共同性斜视各三棱镜段手术矫正量特点分析
作者:杜东成  文章来源:武汉艾格眼科医院  点击数474  更新时间:2011/9/13 11:58:0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分析共同性斜视各三棱镜段的手术矫正量及其主要特点。
方法  共同性斜视1175例,其中共同性内斜视406例,男 185例,
221例,平均年龄18.64±10.52岁。共同性外斜视769例,男 369例,女398例,平均年龄18.43±11.01岁。所有病例斜视角的测量由眼肌专业人员操作,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在同一时间内行33㎝6m距离的斜视角的测量,将二者相加除以二,采用四舍五入规则,将其归入不同的三棱镜段,并记录下每个三棱镜段每一病例的手术量(毫米数)。手术设计主要依据不同斜视类型和其斜视角的大小进行。内斜视行单条内直肌后徙42例,双内直肌后徙75例,一条内直肌后徙加一条外直肌截除238例,二条内直肌后徙加一条外直肌截除51例。外斜视行单条外直肌后徙45例,单条内直肌截除6例,双外直肌后徙101例,一条外直肌后徙加一条内直肌截除472例,二条外直肌后徙加一条内直肌截除149例。所有病例均为临床或功能性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平均随访1.5年。 将数据输入Spss.13 软件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每毫米的手术矫正量(△/㎜)按不同术式将其相应三棱镜段的均值列出。
一、共同性内斜视: 1. 单条内直肌后徙:+15△—— +30△为3.68±0.55△/㎜ ——5.36±0.48△/㎜ 。总体均值:4.28±0.73△/㎜ 。手术矫正量随三棱镜段的增大而增加(p<0.05)。   2.双内直肌后徙:+25△—— +60△为3.24±0.22△/㎜——5.95±0.64△/㎜ 。总体均值:3.99±0.57△/㎜ 。手术矫正量总的随三棱镜段的增加而增加(p<0.05)。 3.一徙一截 +25△—— +120△为3.60±0.82△/㎜ ——7.91±0.15△/㎜。总体均值:6.04±1.35△/㎜。手术矫正量在<80△范围内,随三棱镜段的增大而增加(p<0.05);在80△——120△范围内,手术矫正量呈稳定状态(p>   0.05)。 4. 二徙一截:+80△—— +120△为5.08±0.11△/㎜——6.96±0.68△/㎜ 。总体均值:6.68±0.71△/㎜。手术矫正量在该三棱镜范围内相对稳定,但<+90△段同>90△段的手术矫正量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90△段的手术矫正量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在同一三棱镜段内不同术式的手术矫正量除个别三棱镜段外,一徙一截的手术矫正量大于其它术式(p<0.05)。
二、共同性外斜视: 1. 单条外直肌后徙: -15△—— -30△为2.80±0.66△/㎜——3.59±0.55△/㎜。总体均值:2.94±0.53△/㎜ 。手术矫正量除-15△和-30△;-20△和-30△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三棱镜段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单条内直肌截除:-15△——-20△为3.38±0.53△/㎜——4.36±0.47△/㎜。   3. 双外直肌后徙:-25△——-40△为2.39±0.44△/㎜——2.88±   0.32△/㎜。总体均值:2.63±0.36△/㎜ 。手术矫正量除 -25△和-30△;-25△和-35△三棱镜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部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一徙一截:-20△——-110△ 为3.28±0.42△/㎜——7.43±0.14△/㎜ 。总体均值:5.41±1.18△/㎜。手术矫正量总的随三棱镜段的增加而增大(p<0.05);>90△后,手术矫正量趋向稳定,部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二徙一截:-80△——-120△为4.85±0.32△/㎜  ——5.64±0.52△/㎜。总体均值:5.66±0.81△/㎜ 。手术矫正量相对稳定,>90△ 段的大部分手术矫正量相接近(p>0.05)。        6. 同一三棱镜段内不同术式的手术矫正量,总体来看,一徙一截大于其它术式(p<0.05)。
此外,内斜视与外斜视相比,同一术式在同一三棱镜段内,前者的手术矫正量大于后者(p<0.05)。
结论  共同性斜视手术矫正量的特点:1.同一斜视同一术式的手术矫正量总体随斜视角的增大而增大,但>90△以上的手术矫正量趋向稳定;2. 同一斜视、同一三棱镜段的手术矫正量,一徙一截的手术矫正量大于其它术式的矫正量;3. 同一三棱镜段、同一术式的手术矫正量内斜视大于外斜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