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先天性无虹膜病例报告
作者:谌丹  文章来源:爱尔眼科集团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406  更新时间:2011/9/13 11:58:0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先天性无虹膜症为外胚层和中胚层发育障碍致虹膜、视网膜、黄斑、瞳孔肌等发育异常[1],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先天性眼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患者主要表现为虹膜部分或完全发育不良,在婴儿早期就可表现为羞明、视敏度下降和眼球震颤,还常伴发其他眼部异常,如白内障、青光眼、角膜混浊、晶体半脱位、视神经发育不良等。其发病率为1:64000~1:96000,无种族和性别差异[2]2011年我院收治2例先天性无虹膜患者,现报告如下。
病例1  刘某,男,17岁,因双眼视力差17年余,加重1年入院。患者父亲双眼自幼视力差,父母非近亲结婚。入院体查:视力右眼0.1左眼0.1,矫正无助。眼压:右眼37mmHg、左眼29mmHg。双眼球水平性震颤,双角膜直径均为10 mm,周边角膜可见基质混浊及新生血管,前房中深,房水闪辉(-),虹膜缺如,晶体向后上方移位,4-7点可见悬韧带,晶体皮质呈点状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双眼底:视乳头边界清,c/d 0.3,黄斑中心凹反光不可见。房角镜检查:双眼9-3点房角关闭,3-6点7-9点可见部分小梁网,6-7点可见睫状体带。全周可见1mm残存虹膜,均匀一致。眼部B超:双眼玻璃体混浊并后脱离。角膜内皮镜检查未见异常,中央角膜厚度右眼613μm、左眼639μm。图形视诱发电位:双眼P100波潜伏期延迟,振幅轻度降低。视野检查:双眼向心性缩小。诊断:1、双眼先天性无虹膜2、双眼继发性青光眼3、双眼晶体半脱位4、双眼并发性白内障5、双眼弱视6、双眼球震颤。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双眼先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抗炎抗感染治疗。出院时眼压:右眼16 mmHg左眼12 mmHg。
病例2  刘某某,男,50岁,自幼视力差。视力:右眼手动/50CM、左眼0.08;矫正右眼加镜无助,左眼+14.0 D =0.15。 眼压:右眼13mmHg、左眼12mmHg。双眼球水平震颤,角膜直径 10mm, 角膜透明,前房中深,虹膜缺如,双眼晶体向后上移位,见下方悬韧带,右眼晶体白色混浊,左眼中度混浊。眼底窥不进。房角镜检查可见周边约2mm虹膜残留,房角9-3点关闭,余开放。
讨论  先天性无虹膜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学说,即外胚层学说和中胚层学说。此外,环境因素作为致畸因子亦不容忽视。外胚层学说认为,神经外胚层发育障碍,使视杯缘不发育,导致虹膜不发育及其他外胚层发育障碍如视网膜、黄斑发育异常、瞳孔肌缺如。中胚层学说认为中胚层向前延伸长入外胚层和杯缘,阻碍外胚层向前延伸,结果均导致虹膜发育不良。但此学说无法解释其他外胚层发育异常。另外环境因素中的致畸因素也可能是虹膜发育不良的一个致病因素。遗传突变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是造成形态学异常的基础。眼外可伴全身性疾病,大约25%-33%先天性散发无虹膜者,在3岁前发生Wilm瘤。可合并有智力迟钝、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或颌面部畸形、低耳位等。Francoist将散在性无虹膜、泌尿系统先天异常和智力低下称为ARG三联征[3]
绝大多数无虹膜患者,其主要致盲原因是青光眼或青光眼手术并发症、白内障和角膜病。青光眼的治疗可先试行用药,若已采用最大耐受量的药物治疗,眼压仍无法控制,且发生进行性视神经损害者应采用手术治疗。成人无虹膜、房角开放的患者可试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如果出现明显的虹膜膨隆或继发性房角闭塞,应实行房角切开或小梁切开术。晶体混浊对视力造成影响者应实行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混浊严重影响视力者,可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所有病例都应予以适合屈光矫正,防止弱视的发生,对已有弱视者,根据不同原因给以治疗[3]。先天性无虹膜对视力影响极大,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父母中一人患病,后代发病率大于等于50%,故提醒我们临床医学工作者,患病父母产前检查极为重要,以达到尽量避免新发病例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