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形态观察和生物测量
作者:边俊杰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  点击数278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本研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采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图像,并进行房角开放度的定量分析,同时结合眼前节生物测量数据,分析和提炼引起房角急性关闭的最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首次单眼发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55例(55眼),浅前房患者60例(60眼),正常人群60例(60眼)。按照年龄进行分组,采集OCT前房角图像,应用Photoshop软件量化房角开放度。应用接触式A超测量上述临床资料的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等原始数据,并同时引入晶状体位置(LP)、前房拥挤率(CCR)等观察指标,提炼出急性房角关闭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ACD、LT、LP、CCR与房角开放度(OA)的相关性。
结果  50岁-59岁年龄段AACG、浅前房、正常眼三组资料中ACD(1.86±0.11mm、1.93±0.25mm、2.98±0.30mm)、LT(5.72±0.22mm、5.57±0.28mm、4.55±0.36mm)、LP(4.33±0.24mm、4.63±0.20mm、5.71±0.34mm)、CCR(3.28±0.16、2.64±0.19、1.70±0.10)、OA(7.09±1.27度、14.47±5.14度、35.20±7.58度)各指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OA与ACD(t=3.723,p =0.001)、CCR(t=-3.331,p=0.002)和LP(t=1.659,p=0.047)有线性回归关系。
60-69岁年龄段中三组资料ACD(1.76±0.25mm、1.89±0.17mm、2.95±0.31mm)、LT(5.81±0.37mm、5.72±0.41mm、4.98±0.59mm)、LP(4.26±0.18mm、4.51±0.14mm、5.62±0.19mm)、CCR(3.39±0.35、2.74±0.37、1.86±0.36)、OA(6.52±1.35度、12.06±3.62度、26.62±5.33度)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OA与ACD(t=2.065,p=0.044)、CCR(t=-6.407,p=0.001)和LP(t=2.765,p=0.008)有线性回归关系。
70岁以上年龄段三组资料ACD(1.70±0.12mm、1.86±0.22mm、2.85±0.10mm)、LP(4.25±0.30mm、4.46±0.22 mm、5.49±0.23mm)、CCR(3.48±0.21、2.85±0.30、2.03±0.17)、OA(5.70±1.04度、10.39±2.69度、22.10±2.00度)三组资料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LT(5.85±0.27mm、5.74±0.21mm、5.43±0.36mm)三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OA与ACD(t=17.599,p<0.001)有线性回归关系。
结论  Stratus OCT-3可以作为观察房角形态改变的一种可靠检查手段,尤其适用于AACG患者,并且可以进行房角开放度的量化测量。晶状体相关因素(晶状体厚度、晶状体位置、前房拥挤率)是房角变窄以致发生急性关闭的危险因素。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位置、前房拥挤率是评估70岁以下人群房角关闭危险度的重要参数;对于70岁以上人群前房拥挤率评估房角关闭的敏感性优于晶状体位置和晶状体厚度。其中前房拥挤率概念的提出可以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评价前房拥挤现象,是评估房角关闭的敏感指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