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眶内异常结构与垂直后退综合征
作者:杨琼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点击数265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垂直后退综合征即眼球垂直运动受限伴睑裂缩小眼球后退,临床少见病因不明确。本文分析6例临床诊断为垂直后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与MRI特征。
方法  6例单眼垂直后退综合征患儿,年龄1岁3个月-8岁,平均5.01±1.27岁。斜视检查包括:屈光度、三棱镜、眼球运动、双眼视觉和眼底照相检查。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3D-FIESTA序列,层厚0.8mm;眼眶段采用表面线圈,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FSET1与T2加权扫描,层厚 2.0 mm,层间距0.3mm。
结果  4例患儿表现为上斜视,下转受限,下转时伴轻度眼球后退且皆伴有患眼上睑迟落。MRI检查发现4例均有眼眶内异常结构位于肌锥间隙内上象限内直肌及上直肌群之间或上直肌水平。2例患儿表现为原在位间歇性外斜视,眼球上转受限伴轻度眼球后退睑裂缩小,侧转位时明显。MRI检查发现肌锥内间隙外下象限异常等信号影,1例可疑下直肌分出,1例靠近外直肌。
结论  眼眶内异常结构是导致垂直后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眼球运动检查结合MRI特征性表现是最重要诊断依据,出生早期发现上睑迟落是提示眼眶内异常结构的重要体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