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小梁切除术中丝裂霉素应用方法与术后滤过泡形态的对比观察
作者:董良  文章来源: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  点击数269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中联合不同的丝裂霉素放置方法与术后滤过泡形态及瘢痕形成的关系。
方法  收集37例(50眼)随访复诊的小梁切除术后的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组18例(25眼)术中在巩膜瓣下和巩膜瓣上结膜下组织间同时放置0.25mg/ml丝裂霉素4分钟,对照组19例(25眼)术中仅在巩膜瓣下及巩膜瓣周结膜下组织间放置0.25mg/ml丝裂霉素4分钟,对比观察2组术后滤过泡形态及瘢痕形成情况。
结果 术后1周(全部随诊):1组18眼为Ⅰ型滤过泡,7眼为Ⅱ型,对照组有6眼呈Ⅰ型,17眼为Ⅱ型,2眼滤过泡不明显,结膜轻度充血,按摩后隆起呈Ⅱ型;术后1月:1组(23眼随诊)有16眼滤过泡呈Ⅰ型,7眼呈Ⅱ型,对照组(21眼随诊)有3眼呈Ⅰ型,16眼呈Ⅱ型,2眼微隆起且充血,按摩后转为Ⅱ型。术后3月:1组(20眼随诊)有15眼滤过泡呈Ⅰ型,3眼呈Ⅱ型,2眼按摩后转为Ⅱ型,对照组(19眼随诊)有16眼呈Ⅱ型,3眼微隆起且充血,呈Ⅲ、Ⅳ型改变,按摩后1眼转为Ⅱ型。术后6月及以上:1组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达93.7%,对照组成功率达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巩膜瓣下和巩膜瓣上结膜下组织间同时放置丝裂霉素能够更加有助于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和维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