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作者:张珑俐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玻璃体视网膜科、小儿眼科  点击数274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评价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殖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 PHPV)的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至20109例诊断PHPV
手术治疗的病例,9例患儿均不是早产儿,无吸氧史,无其他异常,手术时年龄0.2-35个月。所有患儿均为表现为单眼白瞳症。前部型PHPV2例,后部型PHPV1例,混合型PHPV6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5例。手术均采用23G睫状体冠为入路玻璃体切割,剥膜,电凝或光凝纤维血管手术方法。采取2通道法2例,采用3通道法5例。手术包括:晶状体摘除、纤维膜的剪除和前部玻璃体切割。所有的手术均采用23G玻璃体切割,剥膜,电凝或光凝纤维血管蒂。视网膜脱离的病例眼内填充硅油。
结果  2例前部型PHPV术后视网膜在位,屈光介质清晰。13个月后瞳孔区纤维增殖膜再增生,再次手术去除纤维膜,并在拉长的睫状突间做了多个放射状松解的切口,预防再增殖的发生。这两例患者视力均为光感。1例后部型PHPV视网膜未复位,视力:注视光源。1例混合型PHPV视网膜未复位,视力:无光感。其他混合型PHPV视网膜在位,视力分别为:光感、数指、注视光源。没有一例发生继发性青光眼。
结论  PHPV的手术治疗恢复了患者的视路的透明度,给患者获得有用的视力提供基础。防止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眼球萎缩的发生。由于患者眼部情况差异性比较大,手术方法要根据眼部情况变化也较大,术后效果与术前眼部条件密切相关。术后的弱视治疗也应是继续关注的问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