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矢量法分析Epi—LASIK术后散光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树林  文章来源:郑州人民医院卓美眼科  点击数287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运用矢量分析法评价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术后散光的矫正效果。
方法 选取行EpiLASIK矫正近视散光的50眼进行分析,分成低散光组(<﹣1.00D)和相对高散光组(1.00D4.00D),术后随访6个月。用矢量分析法对术前和术后的散光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
结果 术后70.2%的患者仍存在散光,低散光组散光下降了53.2% ,相对高散光组下降了76.3%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手术矫正散光的量(︱SIRC︱)与目标矫正散光(︱IRC︱)呈正相关( r = 0.91,P <0.01) ,术后残余散光的量(︱EV︱)与目标矫正散光(︱IRC︱)呈正相关( r = 0.62, P <0.01) 。术前散光度越高,手术矫正散光的轴向误差越小,屈光度误差的绝对值越大。角度误差的绝对值大部分<15°,尤其是相对高散光眼组。
结论 EpiLASIK对散光的矫正效果与散光轴向的准确性关系密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