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CRYBB2基因Q155X突变导致先天性核性白内障的机制研究
作者:金冲飞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点击数291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对一个延续5代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候选基因突变筛查,在找到致病基因及突变后进一步探讨其致病机制。
方法  相关眼科检查确定家系临床表型后,抽取家系各成员外周血2ml,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晶状体蛋白相关的基因(CRYAA, CRYAB, CRYBA1/A3, CRYBB1, CRYBB2, CRYGC, CRYGD)的编码外显子及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送商业测序,测序结果用BLAST进行分析。知情同意后,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取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及晶体皮质,分别提取总m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和测序的方法,在mRNA层面观察突变引起的改变,采用质谱分析的方法检测蛋白层面的改变。
结果  对该家系的14名患者进行散瞳后裂隙灯检查,发现该家系先天性白内障表型为粉尘状。候选基因突变筛查在CRYBB2的第6号外显子上发现了杂合突变(c.463 C>T),该杂合突变产生了一个新的终止密码子,使得βB2-晶状体蛋白的C端的51个氨基酸残疾丢失(Q155X)。患者晶状体前囊膜提取的总mRNA经逆转扩增后,仍可以检测到以上杂合突变的存在。
结论  我们在一个中国人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报道了位于CRYBB2的无义突变(Q155X)。并且在mRNA层面检测到突变的存在,从而排除了该基因突变通过无义突变介导的mRNA降解机制(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mechanism)致病的可能性,同时提示了βB2-晶状体蛋白截断蛋白的存在,而该截断蛋白还需要通过晶体皮质的质谱分析进一步证实。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