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患者行有晶体眼的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后,其残余屈光状态与术前预估理论屈光状态的比较,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选取2010年度在我院行有晶体眼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35名患者(70眼)为研究对象,35名患者(70眼)均为散光<-1.50D的高度近视眼,等效球镜为-13.68±2.553D,术前前房深度为3.343±0.227m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测量结果),使用NIDEK全自动综合验光仪得到最佳矫正视力,使用ICL POWER CALC计算软件计算得出患者所需ICL晶体,并得到患者手术后理论残余屈光度,记录理论残余屈光度及其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患者行有晶体眼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术后一月复查并记录裸眼视力及其屈光状态,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理论残余屈光度(等效球镜)及术后一月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等效球镜)记录整理,使用SPSS13.0软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35名患者(70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56±0.352,手术后理论残余屈光度为-0.528±0.334D,术后一月检查见,角膜清,前房深度为2.543±0.252mm,ICL晶体拱高为0.5-1CT,晶状体未见损伤,裸眼视力为0.67±0.368,屈光度为-0.336±0.342D,统计数据后发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比较以及术前理论残余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有晶体眼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安全、有效的矫治高度近视,矫治后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的屈光度显著小于理论残余屈光度,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选择ICL晶体时要适度增加其理论残余屈光度,以免造成术后过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