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眼压比较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丹丹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青光眼科  点击数264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眼压动态变化,分析散瞳导致眼压升高的发生机制,比较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散瞳后眼压变化的差异,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者单盲和对照性研究的设计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研究。非随机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住院并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68例,分为A-PACG组32例,C-PACG组36例。68例患者房角关闭范围180º~270º,降眼压滴眼液控制下眼压低于21mmHg,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计剂复方托品卡胺散瞳前后应用非接触眼压计监测15min、30min、1h、2h、3h、4h时间点眼压值,比较两组散瞳前、散瞳后4h的眼压值及4h内两组眼压波动≥8mmHg的病例数。
结果 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后,A-PACG组眼散瞳前眼压13.17±1.41mmHg,散瞳后15min、30min、1h、2h、3h、4h 时间点眼压值分别为(14.87±1.70、14.98±1.61、13.56±1.87、15.24±1.96、15.85±2.64、17.37±4.44)mmHg,散瞳前与散瞳后4h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7,p=0.000);C-PACG组散瞳前13.77±1.20mmHg,散瞳后各时间点眼压(14.99±1.89、15.34±1.24、14.56±1.48、15.91±2.05、15.68±2.07、15.59±2.19)mmHg,散瞳前与散瞳后4h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8,p=0.000)。68例PACG有8例眼压升高幅度≥8mmHg,其中A-PACG组有7例,占21.88%,1例眼压15.3mmHg散瞳后4h时眼压达34mmHg;C-PACG组有1例,占2.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
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患者相比,散瞳更易诱发眼压急性升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