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个体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的临床研究
作者:贾烈曦  文章来源: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点击数250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研究个体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和随机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对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视功能的比较。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收集我院就诊的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55例(眼94)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白内障手术前通过Pentacam测量角膜球差,角膜球差小于0.3μm的患者选择性植入0球差的AO非球面人工晶体,角膜球差大于等于0.3μm的患者选择性植入附加-0.27μm球差值的ZA9003非球面人工晶体,对照组随机植入AO晶体或ZA9003晶体,术后3个月测量两组患者全眼球差、明光下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ies,CS)、明眩光下对比敏感度(glare contrast sensitivities,GS)、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和暗眩光下对比敏感度和矫正远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最小分辨角的对数(Logarithm of minimal angle resolution,LogMA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实验组术后全眼球差(0.120±0.097)μm,对照组术后全眼球差值为(0.158±0.152)μm,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1.447,P=0.144);术后3个月实验组在6c/d、12c/d、18c/d空间频率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分别为1.887±0.199、1.140±0.205、0.735±0.202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相应条件下对比敏感度1.681±0.150(t=5.673,P=0.000)、1.046±0.178(t=2.372,P=0.02)、0.625±0.250(t=2.363,P=0.02);实验组在18c/d空间频率暗眩光对比敏感度为0.664±0.240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相应条件下对比敏感度0.556±0.275(t=2.017,P=0.047)。
结论  通过术前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球差个体化选择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较随机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暗光下中、高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及暗眩光下高空间频率的视觉对比敏感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