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手术在急性泪囊炎手术的可行性观察
作者:范金鲁  文章来源:衡阳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313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急性泪囊炎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手术中鼻腔路径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478例急性泪囊炎,进行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手术,2004年~2010年使用高频电刀做鼻腔粘膜切开,电钻制作骨孔,镰状刀切开泪囊,泪囊粘膜瓣与鼻腔粘膜瓣用银夹、钛夹夹持;2011年以后使用咬骨钳制作鼻腔粘膜瓣与骨孔,镰状刀切开泪囊,泪囊造孔内置入泪囊造孔支架。鼻腔粘膜、骨壁与慢性泪囊炎没有变化。
结果 泪囊切开后泪囊内脓性液引流迅速,469例泪囊区皮肤粘膜红、肿、热、痛在手术后3天基本消失,9例7~10天后消失。
结论 急性泪囊炎是手术学中的禁忌证。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手术中,手术路径是:皮肤、皮下组织、上颌骨额突、泪囊,要考虑到切口的感染、炎症的扩散等问题,所以,禁止手术。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手术是近10年来眼科开展的新式手术,其手术路径是鼻腔粘膜、上颌骨额突、泪囊。急性泪囊炎时炎症通过泪囊周围的皮下组织逐渐扩散到泪囊周围的皮肤,但是,短时间内不能扩散到上颌骨及鼻腔粘膜,在急性期进行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手术鼻腔粘膜与上颌骨是未受罹患,而泪囊切口是在鼻腔内侧,泪囊前部与皮下组织、皮肤间的结构没有受到伤及,泪囊中的脓性液是直接引流到中鼻道的,不会引起炎症向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扩散。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