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空间和时间视觉信息对正视化后豚鼠屈光状态的作用
作者:支知娜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  点击数259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明确时间和空间信息对已完成正视化过程的豚鼠屈光状态的影响,以及探讨时间和空间信息在维持豚鼠屈光状态的作用上是否存在着交互作用。
方法 根据视觉环境的不同,实验分为3部分:
实验一、不同的空间视觉信息对豚鼠屈光状态的影响。 比较灰色(gray:n=13)、正弦条纹(sine:n=8)和方波条纹(square:n=9)的空间视觉背景对豚鼠屈光参数的影响。
实验二、在正常空间视觉环境下,1Hz、6Hz和20Hz闪烁光对豚鼠屈光参数的影响(1Hz-flicker组:n=6;6Hz-flicker组:n=6;20Hz-flicker组:n=6)。
实验三、在灰色视觉背景下,比较1Hz、6Hz和20Hz闪烁光(gray-1Hz组: n=10;gray-6Hz组:n=12;gray-20Hz组:n=9)对豚鼠屈光参数的影响。
另外9只豚鼠在正常视觉环境和常光条件下饲养3周,作为以上5组实验的对照组。 豚鼠(4周大)在各种视觉环境中均饲养3周,比较其实验前后屈光参数(包括屈光度、角膜曲率、眼球各轴性参数)的改变。
结果 实验一、和正常对照组、正弦及方波组相比,灰色视标诱发正视化后豚鼠出现显著轴性近视。
实验二、在正常视觉环境下1Hz-flicker组近视改变明显大于20Hz-flicke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和正常对照组相比,1Hz-flicker组和6Hz-flicker组均形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近视,1Hz-flicker组和20Hz-flicker组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玻璃体腔和眼轴的延长。
实验三、在灰色视觉环境中,gray-1Hz组、gray-6Hz组、gray-20Hz组屈光状态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形成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近视以及相应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的改变。但是与灰色组(光照环境为常光)相比,gray-6Hz组所形成的近视量显著变小。
结论 时间和空间信息在正视化完成后豚鼠的屈光状态的维持中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缺乏空间信号可诱导轴性近视。中频的时间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空间信息缺如引起的近视。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在维持青春期动物屈光状态方面可能存在着一些交互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