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50岁以上中国人屈光状态五年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荔湾眼病研究
作者:孔祥斌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预防眼科  点击数196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以人群为基础研究50岁以上中国人屈光状态五年改变及影响因素
方法 广州荔湾区≥50岁为本次研究对象,整体抽样形成研究样本,2003年及2009年主要检查相同,眼部检查主要包括电脑验光,视力,眼压,房角镜检查,眼底检查,A超测量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等。等效球镜定义为球镜度数+1/2柱镜度数;左眼和右眼在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及眼轴等数据较为一致,因此仅用右眼数据。有严重眼病或既往有眼部手术史不进入统计分析,如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屈光间质混浊,视网膜病变及视神经萎缩等。用stata11.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3年共1405人完成检查,2009年共873人完成检查,50岁以上中国人屈光随年龄增长不断发生变化,平均屈光改变为0.72±0.59D,男性和女性屈光改变没有显著差异(P=0.46),屈光状态变化表现为先向远视方向发展,后向近视方向发展;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屈光改变与基础屈光状态和眼轴相关,与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等不相关
结论 与BDES及Reykjavik纵向研究结果一样,50岁以上中国人屈光状态随年龄增加而改变,开始向远视方向发展,后向近视方发展;屈光改变与基础屈光状态及眼轴相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