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囊膜支撑眼行小切口植入AKREOS 人工晶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采用睫状沟四点式缝线固定,避免了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法大切口植入人工晶体的难题。
方法 回顾2009年3月—2011年3月10例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无囊膜支撑眼,局麻下行上下方球结膜切开角规测量角膜缘后1.5 mm上方,距离12点钟左右3mm处分别进针,下方距离6点钟处左右3mm处出针,人工晶体悬吊线为(POLYPROPYLENE ALCON).再行上方角巩膜缘10点钟3.2mm穿刺切口入前房,向前方注入Healon,充盈前房形成,从此处取出双缝线,剪开后分别结扎于折叠器中伸出的人工晶体下方的两个袢圈上,推入人工晶体至瞳孔区,将剪断的固定线的上端缝合于人工晶体的上方袢圈上,拉紧固定线,调节人工晶体位置居中,打结埋藏于结膜瓣下,冲洗出前方粘弹剂缩瞳,缝合结膜瓣。术后随访观察 常规激素眼液点眼,术后测眼压,视力,散光度变化。UBM测量人工晶体偏位程度。UBM测量人工晶体与虹膜在晶体固定线方位夹角(θ1和θ2 )及晶状体固定线垂直方位夹角(δ1和δ2 )。
结果 术后并发症 术后1—3天术眼有轻度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房闪(+),2例前房少许出血, 10例人工晶体位置无偏移,无眼底并发症出现。
术后视力 术后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5只眼视力 0.05 — 0.3,5只眼0.3—0.5.
术后眼压 6只眼暂时行高眼压经药物治疗3天缓解,4例眼压正常。
术后人工晶体位置随访 UBM监测人工晶体偏位程度:UBM常规检测人工晶体虹膜所形成夹角,人工晶体固定缝线方位夹角( θ1和θ2), 人工晶体固定缝线方位垂直方位夹角(δ1和δ2 )
结论 1 后方型折叠式人工晶体小切口四点式缝线固定术解决了玻璃体切割术后无囊膜支撑眼人工晶体植入的难题,以往一片式人工晶体需扩大切口,玻切术后眼无法扩大切口植入人工晶体。我们使用的Akreos人工晶体主体最大直径10.7mm,斜径11.7mm,最小直径6mm,需用角规严格测量穿刺进出口位置,可以保证人工晶体无偏位和旋转。2 小切口可以维持术眼内环境稳定,减少玻切术后眼低眼压出血的可能性,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可以明显提高。3 四点式缝线固定可以避免人工晶体旋转,偏位及后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