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近距工作诱导的短暂性近视队列研究的基线报告
作者:林仲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点击数257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阐述北京近视眼进展研究(Beijing Myopia Progression Study, BMPS)的试验设计、检查流程与基线资料。研究7~17岁北京城区青少年学生人群,近距工作后引起的短暂性近视(nearwork-induced transient myopia, NITM)与永久性近视(permanent myopia, PM)之间的关系。
方法 所有受试学生接受问卷调查,记录一般体检结果、视力、正/负相对调节(NRA/PRA)、翻转拍、集合近点(NPC)、眼部A超、睫状肌麻痹后屈光状态,并记录其父母屈光状态。受试学生在双眼矫正条件下进行5分钟的近距离(20cm, 5D)阅读。阅读前后,采用双眼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Grand-Seiko, WAM-5500)动态模式(5Hz)测量其右眼的屈光度(阅读前测量10秒,阅读后测量3分钟)。将屈光度值以10秒为一单位进行平均后求得初始NITM值(阅读后最初10秒屈光度值减去阅读前屈光度值即为初始NITM值)及其衰减时间常数。
结果 376名学生纳入,其中183名男性,193名女性。小学生与中学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8.5 ± 1.1岁与14.2 ± 1.6岁。其中257人近视(68.4%),44人正视(11.7%),75人远视(19.9%)。小学生与中学生近视为(中位数,上下四分位间距)-1.88 (-3.13, -1.13) D和-2.88 (-4.63, -2.00) D,远视平均1.13 (0.88, 1.81) D与0.94 (0.75, 1.00) D。近视、正视与远视学生初始NITM值平均为0.18 ± 0.16 D, 0.09 ± 0.13 D与0.10 ± 0.19 D,NITM衰减时间(中位数,上下四分位间距)分别为50 (20, 100)秒,30 (10, 50) 秒和20(10, 40)秒。近视眼与另外两组初始NITM值及NITM衰减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近视眼较正视眼及远视眼初始NITM值 高,NITM衰减时间长。通过3年随访有望揭示NITM在永久性近视中的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