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高频脉冲与扭动能量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比较
作者:王于蓝  文章来源: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上海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220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比较高频脉冲能量模式与扭动能量模式在不同核硬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5例(87眼),晶状体核硬度II级24眼,III级32眼,IV级31 眼(LOCS II标准分级),按核级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高频脉冲、扭动能量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实际等效超声能量(total equivalent power, TEP),有效超声时间(effective phaco time, EPT),累计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 CDE);比较术后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厚度,角膜水肿和前节反应状态。
结果 II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EPT(93.40±26.15s)和CDE(14.51±8.61)显著高于扭动组(49.26±16.45s;10.64±4.39),其余各参数无显著差异。III级核处理: 高频脉冲组与扭动组EPT无显著差异(96.32±17.59s vs 98.79±19.69s),高频脉冲组CDE显著低于扭动组(13.38±2.85 vs 29.66±6.79)。IV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与扭动组EPT无显著差异(129.14±37.14s vs 116.13±57.21s ),高频脉冲组CDE显著低于扭动组(23.26±10.76 s vs 34.23±15.99s)。高频脉冲能量在处理II级和III级核中,TEP、EPT、CDE无显著差异,扭动能量在处理III级核,TEP、EPT、CDE均显著高于II级核处理。两组患者术后1天及1周的角膜内皮丢失率和角膜水肿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但术后1天,高频脉冲组的角膜厚度增加率显著低于扭动组(11.57±9.37% vs 19.02±10.32%)。
结论 两种能量模式均能安全有效地处理各类晶体核。扭动能量处理软核,具有超声时间短,累积释放能量低的高效率特点。高频脉冲能量释放稳定,尤其在硬核中具有累积释放能量低,角膜内皮损伤小的优势。硬核、高龄或角膜内皮功能相对低下的患者选择高频脉冲模式可以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早期康复满意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