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巨大神经鞘瘤1例
作者:李雪  文章来源:沈阳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205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神经鞘瘤(neurolemoma)是由神经鞘细胞即施万细胞(雪旺氏细胞)增生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也称雪旺氏瘤(Schwannoma),约占眼眶原发性肿瘤的3.7%~6.4%1。神经鞘瘤多见于颅神经和脊髓神经根部、四肢及头颈部的周围神经,发生于眼眶者较少见2,多为单独发生。现将临床中所遇1例视神经鞘瘤病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5年前左眼球渐进性向前突出,逐渐加重,同时伴视力下降,左眼红、疼痛,偶感眼胀,半年前患者出现左眼视力丧失,但一直未诊治。一个月前患者感左眼磨,故来我院就诊。既往身体体健,家族无类似病例发生。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智力发育正常。左眼无光感,左眼眶压增高,左眼球向前突出、呈暴露状,自然状态下眼睑闭合不全约7mm,眼球向颞下方移位,左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中央偏下方脓疡穿孔,见灰白色病灶约4mm,前房消失,下方少许积脓,可见絮状渗出物与角膜穿孔处后方粘连,瞳孔散大、直径约6mm,12点虹膜后粘连,晶体轻度混浊,眼底窥不清。(图1患者外观像)B型超声示球后可见视盘下方圆形边界清晰,内回声为大量中等强度的点状回声,肿瘤内可见边界清晰的囊性暗区(图5黑色箭头所示);眼眶横轴位MRI示左眼眶肌椎内见巨大软组织信号占位病变,约为39.3mm×24.9mm大小,边缘光滑,内部信号不均,T1W1图像上肿瘤呈中信号,其内有多发不规则低信号区,T2W2图像上肿瘤混杂高中低信号,病灶呈长椭圆形,长轴与视神经长轴一致,视神经管扩张不明显(图3、图4黑色箭头所示)。因患者有角膜穿孔及眼内炎,故于2010年6月12日先于局麻下行左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待炎症稳定后患者于2010年6月26日全麻下行左眼眶内肿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物有包膜,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质软,侵犯提上睑肌腱膜,术中完整切除肿物大小约4cm×3cm×2cm。术后病理回报结果示左眼眶神经鞘瘤(图6所示)。
讨论  一、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叶的施万细胞,属于神经外胚叶肿瘤,其生长缓慢,多见于成年人3。病理学上瘤细胞长梭形,细胞核栅状排列,肿瘤有包膜、光滑,根据组织类型可分为实体细胞区(Antoni A型)和疏松的粘液组织中含有散在细胞成分区(Antoni B型)4。肿瘤多发生于眼眶上方和外侧,临床表现类似于海绵状血管瘤,渐进性眼球突出、眶内肿块、视力减退、眼球运动受限。发生于眼神经分支的肿瘤,因压迫神经干有自发痛和触痛。发生于眶尖部,可通过眶上裂蔓延至颅内3。二、影像学检查:神经鞘瘤在超声图像上有特征性表现,临床上可作为初步定性诊断。A型超声显示为肿瘤内低或中等反射;B型超声表现为类圆形或圆形占位,边界清楚,内回声少,透声性中等或强,部分肿瘤内有圆形或不规则形液性暗区,有轻度可压缩性;在CDI上表现为有丰富的血流信号。CT诊断主要靠肿瘤的位置、形状及一些继发改变:(1)肿瘤与眼眶前后径一致呈长椭圆形或条索状;(2)花生形状或分叶状;(3)哑铃形;(4)眶上部S形病变;(5)肿瘤内有囊变区。有眶上裂扩大时应提高警惕,提示有颅内蔓延,而在这方面MRI比CT有明显的优势。MRI可进行扫描增强联合脂肪抑制显示,可进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通过信号的方式表现出来。肿瘤细胞、粘液成分、囊变区在T1W1上呈等信号或中信号,在T2W1上呈低中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粘液成分明显增强,细胞成分轻度增强,囊变区不增强24。三、治疗:神经鞘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疗法。手术方式是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位于眶前部,可以扪及的肿瘤,采用前路开眶;位于眼球赤道部以后的肿瘤,采用外侧开眶,或外侧开眶结合内侧进路。Antoni A型由于结构稍硬易于做囊内切除,Antoni B型结构疏松适合于整体切除4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