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中人工晶状体悬吊方向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2006年至2007年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4名(26只眼)无晶状体眼或晶状体脱位患者,其中11人(11眼)既往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3人(3眼)因钝力伤致晶状体不全脱位,8人(8眼)既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人(4眼)既往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平均年龄53岁(21-74岁),男性18人,女性6人。术式为脱位晶状体摘除及/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脱位晶体摘除及/或人工晶体植入的切口位于角膜最陡峭径线上角膜缘后1.0mm;而埋藏人工晶状体悬吊线结的板层巩膜瓣位于角膜最平缓径线上。手术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术后最少随访12个月。测量术前及术后三个月、一年时角膜散光及最平、最陡径线上角膜曲率。
结果 角膜最陡径线上的角膜曲率术前为44.25±2.22,术后三个月为44.08±2.16,术后1年为43.65±5.23,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aired t-test);角膜最平径线上的角膜曲率术前为41.24±2.21,术后三个月为43.15±3.94 ,术后一年为42.85±5.17,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aired t-test)。术后三个月时角膜上的手术源性散光为2.42±2.13D,术后一年为2.18±3.42D,二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aired t-test))。
结论 在行巩膜瓣下的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时,将巩膜瓣制作在角膜最平缓径线上可以增加该径线上的角膜曲率,减少术前即已存在的角膜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