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小鼠图形视网膜电图记录方法探讨
作者:袁松涛  文章来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点击数212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小鼠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n-electroretinograrn,PERG)的记录方法,波形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实验动物在视觉电生理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C57BL/6小鼠30只,12周龄。采用RETLport系统(Roland Consult,德国),针灸针自制电极,经腹腔注射麻醉(10%乌拉坦和5%水合氯醛等量混合,0.15ml/10g)后于明适应状态下记录成年小鼠不同时间频率(0.5Hz、1Hz、2Hz、4Hz),不同空间频率(分别为0.05、0.1、0.2c/d)情况下的PERG;继而分析同一时间频率和空间频率组合下不同对比度(95%和99%)、不同的通频带(1-100 Hz、5-30 Hz)设置对小鼠PERG的影响。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不同时间频率和空间频率组合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不同通频带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来分析统计结果,实验结果以x±s表示,显著性水平为 0.05。
结果  成年小鼠PERG波形趋势较为明显,N1波在(37±3)ms 左右、P波在(86±4)ms左右出现,N1-P幅值在2~6uv;不同的空间频率、时间频率及对比度的设置均影响小鼠电生理的记录,其中时间频率的改变对振幅及潜伏期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Hz的时间频率设置可以得到最大的PERG振幅;在干扰明显时间段检查时5-30Hz的通频带设置,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波形,但和常规的1-100Hz通频带相比较其幅值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成年小鼠PERG 波形以及变化趋势与人类较为相似,PERG可以作为评价小鼠视网膜神经功能的一项指标,用于眼科基础研究,但需要设置合理的参数,使记录条件标准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