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研究
作者:郑燕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点击数225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近视散光患者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规律及影响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因素。
方法  使用Oculyzer (Allegro Wavelight)眼前节测量与分析系统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对54例近视散光患者的103眼角膜后表面高度进行测量,以患者术前角膜后表面8.0mm直径的最佳拟合球面(best-fit sphere, BFS)为基准,对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中央4.0mm区域高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前角膜后表面最高点、最低点和角膜顶点的高度值分别为(12.11±3.24)μm、(-17.62±7.79)μm和(0.84±3.17)μm;术后3个月时分别为(14.30±3.91)μm、(-17.54±7.15)μm和(2.67±5.03)μm;6个月时分别为(13.91±3.52)μm、(-17.08±7.21)μm和(2.41±4.79)μm;1年时分别为(14.13±3.80)μm、(-17.38±7.03)μm和(2.06±5.21)μm。术后角膜后表面最高点和角膜顶点比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6个月和1年之间无统计学差异。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与球镜度、等效球镜度、切削深度和切削比成正比,P<0.05,术后3个月相关系数分别为0.330、0.345、0.317和0.327;6个月时分别为0.310、0.326、0.320和0.319;1年时分别为0.355、0.373、0.371和0.363。LASIK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角膜后表面最高点高度与柱镜度成正比,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292和0.230。
结论  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较术前轻度膨隆,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稳定,屈光度是影响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主要因素,手术时应注意保留安全的残留角膜基质厚度并尽量减小切削偏心程度,从而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