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DispaseⅠ金属蛋白酶诱导的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
作者:张露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点击数252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建立并评价DispaseⅠ诱导的兔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动物模型。
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青紫蓝兔30只,随机分A、B、C为三组,各组20眼。术前一周双眼滴0.25氯霉素眼液,每天3次。AB组分别按0.075u/0.05ml0.1u/0.05ml的浓度进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Dispase,C组双眼玻璃体腔注射0.9%生理盐水。术前双眼滴0.25氯霉素眼液防治感染、美多利散瞳、地卡因眼液进行表麻,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进行全麻。将兔子放置在手术显微镜操作台上,于兔眼右上方角膜缘后2mm处进针,将配制好的Dispase0.05mlAB组)、生理盐水0.05ml(C组)缓慢推进玻璃体腔内。所有操作方法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双眼滴0.25%氯霉素滴眼液,3/日共7天。术后一周每天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兔眼底情况,一周以后3天观察一次,共观察1个月。一个月后处死动物,立即摘除眼球,各组选取6只典型眼球进行常规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  眼底情况:A组:术后1天有8眼出现视网膜点状出血,6眼网膜片状出血,2眼并发白内障,4眼正常;7天8眼出血完全吸收,眼底恢复正常,6眼出血部分吸收并见玻璃体腔中有细丝状增殖条带;14天6眼出血完全吸收,增殖条带稍加粗;30天1眼局限性网脱,5眼增殖条带。该组模型成功率30%(以出现增殖条带为标准),白内障并发率10%。B组:术后1天20眼眼底见大片出血并有玻璃体血,7天出血部分吸收且玻璃体有条状机化带,14天有片状增生膜且有4眼出现局限性网脱,30天有6眼出现全网脱,4眼局限性网脱,该组有6眼并发白内障。该组模型成功率70%,白内障并发率30%。C组:术后眼底一直未见明显异常,1眼并发白内障。。病理切片:A组:玻璃体内有条索状的胶原纤维,玻璃体内及视网膜表面有细胞浸润增生。B组:玻璃体内有条索状的胶原纤维,玻璃体内及视网膜表面有细胞浸润增生,内界膜有搭桥现象,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水肿、数量减少。C组玻璃体及视网膜内均未见增生组织。

结论  DispaseⅠ可以在一定浓度下诱导兔PVR动物模型,且成功率高操作简单,药物浓度与模型的成功率及白内障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