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自体双结膜瓣转位及保留球结膜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改良的Merest巩膜技术
作者:张新芳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点击数245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保留胬肉表面球结膜、胬肉上下缘双结膜瓣转移完全覆盖裸露巩膜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实用手术技巧。
方法  选取 106例 (123眼,其中3眼为鼻、颞双侧胬肉)、 年龄 32~86岁初发翼状胬肉患者,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大范围切除Tenon囊及采取双结膜瓣完全覆盖裸露巩膜。基本操作: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胬肉体部与表面结膜组织,广泛切除至泪阜根部及胬肉体部二侧大范围Tenon囊,完全松解胬肉表面结膜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在胬肉体部上、下缘制作带角膜缘干细胞(包含角膜缘结膜4~5mm宽)的、以近穹窿为宽基底的双结膜瓣,彻底清除瓣下组织,将上、下两结膜瓣向胬肉切除后巩膜裸露区牵拉、游离端旋转,两结膜瓣的角膜缘侧水平对位缝合2~3针(第一针在角巩缘),并固定于浅层巩膜;两瓣近体部游离缘与原胬肉体部的结膜游离缘分别连续缝合。然后,将上、下方球结膜移位、牵拉缝合,覆盖上、下方转结膜瓣裸区,所有线结系活结。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 12~24(平均 14.2)月以上的随访,有2例术后6个月复发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6%),3例患者在术后15~20d左右发生巩膜干凹斑,均经点用复方右旋糖酐、贝复舒眼液等痊愈,无巩膜溶解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愈合后局部平滑, 无眼球运动受限。
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保留胬肉表面球结膜、胬肉上下缘双结膜瓣转移改变了翼状胬肉的发病基础,应用自身健康宽基底结膜瓣移植,血供良好,恢复快,不另取材,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复发率低,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