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特发性黄斑裂孔修复术后形态学与功能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玮志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点击数248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评估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前与裂孔修复术后形态学与功能学改变的相关性。
方法 20例年龄介于21岁至81岁,临床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连续病例纳入此研究。其中有16例术后随访至术后3个月,4例随访至术后6个月。排除标准:高度近视或外伤等其他明确原因所致的黄斑裂孔;术前临床评估屈光间质浑浊如白内障或玻璃体浑浊足以影响视力;合并全身系统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均被除外。对所有纳入的病例测量术前及术后最长观察时点的最佳矫正视力Snellen,以LogMAR做统计学分析;以结合微视野功能并有定位对应的频域OCT/SLO system (Opko Inc., Miami, FL)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前述不同观察时点的IS/OS缺损直径,IS/OS缺损面积,黄斑中心点及黄斑区12度范围内微视野均值。对参数差异做统计学相关分析。
结果 术前微视野(黄斑中心点及均值)与术前IS/OS缺损最大直径与面积呈显著相关,但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固视率无显著相关。术后1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在其后至术后3个月时保持稳定。最佳矫正视力(r=0.759, P=0.001),微视野均值(r=0.531, P=0.034)及固视率(r=0.702, P=0.002)的改善与术前同一参数呈密切相关。然而中心点微视野与术前相比并无显著相关(r=0.319, P=0.228)。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IS/OS缺损的直径与面积与术前均呈显著相关(Linear: r=0.578, 0.865, P=0.019, 0.000. Area: r=0.915, 0.963, P=0.000, 0.000)
结论 我们首次采用能严格对应图像与微视野的OPKO SD-OCT来评估特发黄斑孔术前术后形态学及功能学改变的相关性。黄斑区微视野缺损的范围与OCT形态学上IS/OS缺损的范围有显著对应关系,黄斑孔修复术后患者视力,固视能力及微视野随着视网膜不同层间组织的修复,尤其是IS/OS的修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此有助协助临床医师于评估术后不同时点患者主观的功能学预后。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