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后房缝线固定型人工晶体迟法脱位临床分析及处理
作者:周军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点击数336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回顾性总结12例后房缝线固定型人工晶体迟发脱位病例,探讨脱位原因及手术方法。
结果  脱位时间平均为
8.5年;外伤后5例,无明显诱因6例,误将缝线拆除1例,均为单袢脱位。手术治疗在玻璃体切割手术直视下将脱位人工晶体袢复位至前房并从角膜缘取出,重新缝合固定。脱位人工晶体全部复位成功,视力均有提高,但1例对侧袢1年后再次脱位,再次手术。
结论  后房缝线固定型人工晶体脱位原因除与外伤有关外还与原手术方式有一定关系,再次手术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对于脱位晶体单袢缝合或重新取出双袢缝合尚须进一不观察总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