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表面麻醉下泪道探通+注药治疗婴幼儿性泪囊炎
作者:邵应山  文章来源:衡阳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349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评价在表面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注药术治疗婴幼儿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52只眼在表面麻醉后取仰卧位,由泪道专职护士固定患儿头部。以6号空芯泪道探针行泪道探通。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确认入咽后退针到鼻泪管,略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倾斜进针,以进一步扩大鼻泪管出口。术毕在退针过程中向全泪道注入水凝胶类抗生素。术后第3天和第7天在表面麻醉下行泪道冲洗。
结果 术后第3天复诊时冲洗泪道,52只眼均无脓性分泌物返流;49只眼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3只眼仍有溢泪,泪道冲洗液返流,再次在表麻下行泪道探通注药术,术中留针15分钟。术后第7天复诊时52只眼均无脓性分泌物返流;51只眼无溢泪,冲洗泪道通畅。
结论 婴儿鼻泪管下端有一粘膜皱襞——Hasner瓣,一般在胚胎8个月至出生后一周内破裂。如果在出生后一周左右没有自行破裂,部分或者全部遮盖鼻泪管开口,可以使泪液潴留,出现溢泪,遇到细菌感染而引发泪囊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受炎性刺激,Hasner瓣逐渐肥厚,泪道粘膜发生各类炎性改变,产生各种相关并发症,如泪道狭窄、阻塞等,使治疗难度增大。以前因制造技术所限,实芯泪道探针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同时冲洗泪道、印证泪道是否通畅、是否是假道。现在使用的带侧孔的空芯泪道探针可以在泪道探通过程中同时进行泪道冲洗、注药,可以准确地判断探针是否在泪道、是否造成假道,也可以在进行泪道探通的同时进行泪道注药,为婴幼儿性泪囊炎的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我们对52例婴幼儿性泪囊炎治疗结果表明,在表面麻醉下实施泪道探通+注药术治疗婴幼儿性泪囊炎效果良好,治疗费用低,不需要复杂高端设备,可以使婴幼儿性泪囊炎的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表面麻醉下实施泪道探通+注药术治疗婴幼儿性泪泪囊炎效果良好。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