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裂孔闭合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楠  文章来源: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眼底病科  点击数243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影响黄斑裂孔闭合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观察一组连续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高度近视患者病例共49例49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采用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黄斑裂孔未进行激光光凝等其他处理。记录屈光度;术前、术后视力;MASTER测量眼轴;OCT测量观察黄斑裂孔形态并测量其直径;记录术中剥内界膜范围,以患者的视盘面积为基准。SPSS10.0统计软件t检验和SAS9.1统计软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则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OCT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连续者定义为闭合(A组),神经上皮不连续者定义为开放(B组)。
结果 随访观察均>6个月,平均12.28+/-3.40个月。至最终随访期,硅油均已取出。47只眼(95.92 %)视网膜复位。18只眼(36.73%)黄斑裂孔闭合;31只眼(63.27%)于最终随访期裂孔仍开放。A、B两组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A组T= 7.852,P=0.000,B组T= 7.653,P=0.000),两组间术后视力有统计学差异(T= 2.746,P=0.009);裂孔大小对黄斑裂孔愈合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OR=14.50,P=0.0021)。
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良好手术方式,能够成功复位视网膜并显著提高视力。黄斑裂孔闭合者视力提高更加显著。裂孔大小是影响黄斑裂孔闭合的因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