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无色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囊样水肿一例
作者:姚翠群  文章来源:广州爱尔眼科医院  点击数319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病例介绍 患者林XX,男,9岁,因“双眼视力减退两年”来我院就诊,曾在他院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双眼弱视,并予弱视治疗两年,但视力未见提高,遂来我院要求检查。来我院后门诊检查:Vod:0.2矫正0.5,Vos:0.2矫正0.6,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散瞳后查眼底:视乳头色淡,视网膜血管细,视网膜变性,未见色素沉着,初步诊断:无色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PVEP检查(图1)显示:双眼PVEP各反应P100波峰时间延迟,15′方格P100波振幅中度下降。FERG检查(图2、3)示:双眼明视及暗视各反应均平坦。FFA检查(图4 、5)显示:双眼视网膜血管变细,RPE脱色素透见荧光,晚期黄斑区高荧光。OCT检查显示:双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变薄,黄斑区视网膜呈囊腔样改变,RPE色素紊乱。
讨论 本病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变异型,为罕见病例,除眼底看不到色素沉着外,其他症状与典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没有差异,如视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狭窄及ERG b波消失,结合FFAOCT检查示黄斑区囊样水肿,符合双眼无色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囊样水肿诊断。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组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病变,常起病于儿童或少年早期,至青春期加重,中年或老年视力丧失,通常双眼发病。主要以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为主要特点,典型三联征:视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狭窄和骨细胞样色素散布,有的病例尚可出现其他黄斑损害,如黄斑前膜、囊样水肿、裂孔及萎缩。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为家族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以归为不同类型,遗传学分类系根据家族史,将本病主要分为四大类,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及孤立型(指无家族史者,占相当大比例),该病例属孤立型,询问其家族史,家族中均未有类似病例出现,该患者父亲也做过相应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该病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办法,诊断确定后应解释病情,嘱患者定期随诊,对于合并黄斑囊样水肿者,可谨慎地应用轻能量的格子样激光光凝。近年来,基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有了很大进展,动物实验已有较多成功报道,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