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生血管、淋巴管和炎症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的作用比较
作者:凌士奇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点击数289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比较角膜新生血管、新生淋巴管、炎症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大小。

方法 运用全角膜免疫荧光联合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动态变化,采用炎症指数和组织化学染色评估碱烧伤后炎症的状态。分别于角膜碱烧伤前(A组),角膜碱烧伤后3d B组), 2wC组), 5w(D  )6wE组),8w(F)行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植片中干扰素及白介素2的表达量,裂隙灯下观察指片的排斥反应。

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2周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达到高峰;角膜新生淋巴管于碱烧伤后5周退化,新生血管于碱烧伤后8周退化;角膜炎症于碱烧伤后3d达到高峰,6w时趋于消退。与其他各组相比,B(4.67 ± 1.03 d)C(5.00 ±0.63 d)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mean survival timeMST)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D(9.50±1.05 d)E(9.83 ±0.75 d)F(10.00 ± 0.89 d) MS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存在时间短,但较之新生血管和炎症,其在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的免疫排斥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