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3D-OCT在视网膜动脉阻塞中的应用
作者:郑建龙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医技科  点击数268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通过采用3D-OCT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 11位(12只眼)视网膜动脉阻塞者的黄斑区进行扫描来对临床疾病诊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采用Criss 3D-OCT对11位(12只眼)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急性水肿期、水肿消退期、萎缩期的黄斑区进行扫描。
结果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9位(9只眼)其中发病初期8只眼,水肿消退期1只眼,萎缩期3只眼(含水肿消退期后复查);视网膜颞下分支动脉阻塞急性期1位(1只眼);睫网动脉阻塞伴黄斑前膜一位(2只眼);玻璃体后脱离3只眼,黄斑前膜2只眼,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浅脱离1只眼。
结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初期视网膜各层均增厚,光感受器层光带增宽,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水肿消退期视网膜厚度较发病期明显变薄,反射减弱,光感受器暗区仍增宽;萎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弥漫性变薄,光感受器层厚度变薄甚至消失、IS/OS层和RPE层的萎缩、缺失。分支动脉和睫网动脉阻塞者,黄斑中心凹轻度水肿,部分视网膜水肿、部分厚度正常。OCT作为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视网膜动脉阻塞疾病的诊断和病程发展中视网膜的层次和厚度变化提供客观依据,更在有全身病或造影剂过敏无法进行眼底血管造影的动脉阻塞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