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合并视网膜劈裂症一例
作者:郑建龙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国际眼科中心  点击数204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报道一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合并视网膜劈裂症病例。
方法  通过病史、临床表现、眼底镜、眼超声、OCT、FFA、ICG检查获取诊断资料进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结果  病史: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2个月;查体:VOD:0.3无法矫正,VOS:1.0,左眼未见异常,右眼前节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皱褶,圆晕样水肿、隆起,其周边环绕有散在黄白色硬性渗出,视盘上方可见一边界清、直径约9.5mm大小稍隆起并中央呈淡灰色病的类圆形灶;右眼黄斑OCT扫描:神经上皮层可见散在块状高反射信号(考虑硬性渗出),神经上皮层脱离、劈裂且劈裂累及视盘颞侧; 右眼视盘OCT扫描:视盘上方局部神经上皮层劈裂(类圆形,直径约为9.5mm),RPE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呈弧形隆起,其后见低反射信号液性暗区;右眼B超:黄斑区球壁稍增厚,见微小间隙。视盘颞侧见一中回声短光带稍隆起,其下为无回声间隙,视盘上方球壁见一圆顶形隆起肿 物,边界清楚,基底直径约9.9mm,隆起高度约4.0mm,其内光点密集,呈较均匀高回声,间杂数个较强回声光斑;肿物呈实体性,无后运动。考虑:1、黄斑病变;2、视 网膜劈裂;3、眼内占位性病变(脉络膜血管瘤可能性大);FFA眼底血管造影:臂-视网膜动脉循环时间:9S,造影早期可见右眼视盘上方一椭圆型暗区内大量线状、点状荧光充盈,晚期荧光积存,病灶周边组织着染。周边大片斑驳荧光灶。造影诊断: 右眼脉络膜血管瘤可疑,大面积RPE损害;ICG检查:臂-脉络膜动脉循环时间:8S,造影 早期即可见右眼视盘上方暗区内线状荧光充盈,随即荧光扩散,晚期呈线状、结节状荧光积存,右眼黄斑区见少量点状遮蔽。造影诊断: 右眼脉络膜血管瘤可疑,黄斑区少量渗出。
结论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病变多在眼底后极部,多半位于视盘附近,瘤体周围可有视网膜浅脱离,因脉络膜血管瘤瘤体内血管丰富,管壁极薄,血管内脂质和浆液渗出而出现硬性渗出和神经上皮层浅脱离甚至劈裂,以及继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或瘢痕形成。通过病史、临床表现、眼超声、OCT、FFA、ICG等检查,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激光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