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睫状体损伤UBM检查分型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忠友郭…  文章来源:石家庄市自强路139号 050000  点击数1597  更新时间:2004/6/14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以往睫状体损伤后由于诊断及治疗不当,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甚至长期低眼压导致严重后果。本文运用UBM检查,在形态学上进行准确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72例(72眼)眼外伤后睫状体损伤病例进行UBM检查,其中闭合性眼外伤59例;开放性眼外伤13例。男63例;女 9例。年龄 8——67岁,平均32岁。根据睫状体损伤的不同形态类型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结果 将睫状体损伤分为5型:Ⅰ型睫状体与巩膜脱离但睫状肌与巩膜突之间无裂隙,睫状体上腔与前房无沟通;Ⅱ型睫状体与巩膜脱离并且睫状肌、虹膜根部与巩膜突之间有裂隙,睫状体上腔与前房沟通;Ⅲ型睫状体的环行肌与外层的斜行肌和纵行肌分离并向后移位即所谓房角后退;Ⅳ型睫状体与巩膜之间无脱离只是睫状肌之间有层间分离;Ⅴ型睫状肌与巩膜突分离而虹膜根部无裂隙即睫状体上腔与前房无沟通(符图所示)。根据以上分型,诊断明确,制定精确的治疗方案,治愈率98.6%。结论 对睫状体损伤的分型使其概念明确,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