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我院开展的有晶体眼前房型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进行有效性及安全性等的临床观察。
方法 我院于2004-2010年开展了有晶体眼虹膜夹持型Verisyse人工晶体植入术100例,年龄18-38岁,术前屈光度-9.25D——-22.50D(等效球镜),裸眼视力0.02——0.15,最佳矫正视力0.3——1.0。术前检查眼前节正常前房深度﹥3.2mm,周边视网膜正常或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已行眼底激光治疗者,眼压正常。 术后随访3年。于2009-2011年开展了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4例,年龄20-39岁,术前屈光度-10.25D——-23.00D (等效球镜) ,裸眼视力0.02——0.15,最佳矫正视力0.3——1.0。术前检查眼前节正常前房深度﹥3.0mm,周边视网膜正常或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已行眼底激光治疗者,眼压正常。术后已随访半年至1年。主要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眼压、视觉不良症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发症,以了解两种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有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1、视力:全部患者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达0.5——1.2,均达到术前检查最佳矫正视力,78%患者术后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眼压:术后当天出现高眼压7例,12.5%,眼压25——40mmHg,及时给予降眼压处理后术后第二天眼压稍高2例,术后一周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眼压升高原因主要是术中粘弹剂未冲洗干净。 3、屈光度:术后屈光度在-0.50——+1.50D (等效球镜)之间。4、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年有2例瞳孔稍大,直径约5.5mm,光反射存在。1例瞳孔呈椭圆形。约80%患者术后3年在人工晶体夹持虹膜处发生虹膜不同程度萎缩,6例患者术后半年——3年因眼外伤发生人工晶体夹持襻掉下,又再次手术复位。无白内障发生,未见角膜透明度和眼底的改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明显异常。5、术后视觉不良症状:约9例患者出现夜间眩光,余无明显不适。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1、视力:全部患者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达0.6——1.0,均达到术前检查最佳矫正视力,30%患者术后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2、眼压:术后当天出现高眼压1例,眼压35mmHg,及时给予降眼压处理后术后第二天眼压恢复正常,术后一周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眼压升高原因主要是术中粘弹剂未冲洗干净及晶体拱高过高。(拱高为植入人工晶体与自身晶状体之距离。)3、屈光度:术后屈光度在-0.50——+1.75D (等效球镜)之间。 4、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月有4例拱高稍大,但未出现眼压升高现象,无白内障发生,未见角膜透明度和眼底的改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未出现瞳孔散大或变形情况。5、术后视觉不良症状:约4例患者出现夜间眩光,余无明显不适。
结论 有晶体眼前房型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术后裸眼视力检测结果是评价屈光手术综合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术眼消除了超高度近视眼患者戴框架眼镜所引起的小视效应和球镜像差作用, 裸眼视力常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可预测性: 术前通过眼轴、 角膜曲率、综合验光等生物参数测量, 以确定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 可较准确预测和控制手术后术眼的屈光度数,无屈光回退现象。安全性: 因为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内眼手术, 可能会出现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如角膜内皮受损、 感染、 术后高眼压等。随着近年来眼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人工晶状体材料和术式的不断改进与更新,使人工晶体更易植入, 减少了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眩光和瞳孔变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缺点: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不可折叠,因此切口稍大,术后角膜散光稍明显,且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不能矫正高度数散光。此外,因虹膜夹持处虹膜易萎缩,术后常因外伤而致人工晶体移位。而后房型人工晶体可克服以上缺点,但因距离晶状体较近,术后发生白内障风险较前房型相对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