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以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 MD)值对高度近视眼早期状况进行定量分级。
方法 运用Humphrey 视野计测量年龄在10岁至30岁之间的高度近视眼患者65例(128眼)静态中心视野,检查结果以MD值分为4组,Ⅰ组(不超过-5.0 dB),Ⅱ组(-5.0~-8.0 dB),Ⅲ组(-8.1~-12.0 dB)及Ⅳ组(-12.0 dB以上);并了解各组的视野形态,年龄,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以及眼底改变情况。同时以同年龄段的低中度近视眼患者11人(20眼)作为对照。
结果 高度近视眼Ⅰ组的MD和最佳矫正视力平均值分别为[(-2.65±1.18)dB和(0.98±0.01)]和对照组[(-2.14±0.84)dB和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眼4组的年龄、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Ⅰ组[(15.69±2.72)、 (-9.76±2.83)D、(0.98±0.01)],Ⅱ组[(15.60±3.48)、(-11.98±2.95)D、(0.91±0.15)] ,Ⅲ组[(19.05±4.20)、(-14.68±3.33)D、(0.80±0.14)]和 Ⅳ组[(22.31±4.46)、(-19.76±4.98)D、(0.57±0.21)];Ⅰ组和Ⅱ组相比,年龄、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Ⅲ组和Ⅳ组之间相比及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眼底改变逐渐加重;高度近视眼视野中心相对暗点出现早于检眼镜下黄斑部病变( x2=16.90,P<0.05)。
结论 高度近视眼患者的视野改变早于检眼镜下的眼底病变,应用视野平均缺损(MD)值对高度近视眼早期视功能状况进行定量分级,可以为高度近视眼早期全面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