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对角膜像差的影响
作者:俞阿勇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点击数289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研究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对角膜像差的影响。
方法  按角膜散光将患者分为两组:角膜散光<1.50D为单纯组,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角膜散光≥1.50D为联合组,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用像差仪(Tracey wavefront aberrometer, Tracey Technologies Inc., Houston, USA)观察角膜像差,对3、4、5mm瞳孔直径区域的角膜像差进行分析;用角膜地形图仪(Pentacam ver. 1.11; Oculus, Wetzlar, Germany)观察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变化。采用协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纯组19例(28只眼),联合组19例(26只眼)。术前和术后6个月角膜散光单纯组分别为0.97±0.59D、1.01±0.71D(P>0.05),联合组分别为2.34±0.66D、1.48±0.53 D(P<0.05)。单纯组各项角膜像差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组术源性高阶像差主要为三叶草,术后增加量在瞳孔直径3mm时为0.05±0.01 μm; 4mm, 0.11±0.02μm; 5mm,0.22±0.04μm,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角膜像差术后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之间除三叶草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角膜像差术后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联合组三叶草的增加量与散光矫正量之间无相关(P>0.05)。
结论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中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能有效降低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加主要为三叶草,其他角膜像差无明显变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