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角膜外伤一期缝合术后散光变化规律的研究
作者:李维娜  文章来源: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医院  点击数347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研究角膜外伤一期缝合术后3个月内的角膜散光变化规律。
方法 随机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收治的角膜外伤患者30例(30眼),排除角膜外伤以外其他眼病。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行裂隙灯照相、Orbscan-II检查。观察不同长度、位置和方向的角膜伤口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结果 30例直线或近似直线形角膜伤口的患眼,术后3个月时,伤口长度≤4mm的22例患眼,平均角膜散光度数3.76±1.68D。伤口长度>4mm的8例患眼,平均角膜散光度数7.33±4.87D。伤口长度和角膜散光度的相关系数r=0.496,P<0.01。30例患眼中选取长度在3~5mm之间的线状伤口25例,术后3个月时,伤口位于中央区10例,平均角膜散光度数2.92±1.33D;伤口位于周边区15例,平均角膜散光度数4.05±1.78D。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t=4.533,P<0.01。将角膜伤口位于周边区的病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行于角膜缘的伤口,称之为平行伤口;另一类是垂直于角膜缘的伤口,称之为放射状伤口。平行伤口形成近视散光,放射状伤口形成远视散光。在30例患眼中,术后1周时绝大多数患眼Obscan-II无法检查,术后1个月平均角膜散光7.23±4.15D,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3.58±2.17D。
结论 角膜伤口越长,角膜散光越大。同样长度的线状角膜伤口位于周边区散光程度高于中央区。平行于角膜缘的伤口形成近视散光,放射状伤口形成远视散光。随时间变化,散光程度逐渐减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