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基于医院门诊人群的干眼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锦阳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角膜病专科扶贫白内障中心  点击数318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调查三甲眼科医院门诊连续干眼患者的病因,并分析临床干眼患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是以医院门诊干眼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收录2010年5月1日至5月16日在我院诊断明确为干眼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DEQ问卷表及客观检查结果进行致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研究期间门诊就诊者共7792例,根据主诉及体征筛查635例可疑干眼者,明确诊断为干眼者532例,占总数6.67%,其中男性161例(30.3%),女性371例(69.7%)。按年龄段分组,除20岁以下及70岁以上外,女性干眼数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且患病年龄峰值为30~50岁。危险因素统计显示,干眼患者中VDT使用占大部分(56.2%),其次分别为围绝经或绝经妇女(30.6%),驾驶(25.8%),睑板腺功能障碍(15.4%)等。干眼病因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和职业因素相关干眼共335例,占63.0%;其次为性激素失衡相关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神经传导障碍相关干眼等。其中单纯环境和职业因素相关干眼106例(19.9%),VDT使用、驾驶和空调环境是其最主要危险因素;按干眼严重程度分级均属于2-3级,且男女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医院干眼人群中,中重度的环境和职业因素相关干眼为主要的干眼类型,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且患病年龄均集中在中年。干眼主要的危险因素为VDT使用、性激素失衡、驾驶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