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分子水平提高对临床个案的认识
作者:刘旭阳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眼科学研究室  点击数309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疾病及发生机制的认识从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水平深入,分子诊断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基因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通过对临床3个不同病例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找到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方法 临床上收集3个病例,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并通过基因突变检测明确其发病原因。
结果 (1)19岁女性患者,进行性上睑下垂6-7年,根据临床和病理结果诊断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CPEO),CPEO属于线粒体病,通过对线粒体基因突变检查发现,该患者线粒体存在一个新型T1658C(tRNAVal)突变和一个已知A10006G(tRNAGly)突变,T1658C突变可能会导致线粒体tRNAVal T loop 结构改变,A10006G突变可能会导致线粒体tRNAGly D loop 结构改变,从而解释病人上睑下垂的发病原因。2)41岁女性患者,右眼虹膜睫状体炎,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继发性青光眼。该患者对拉坦前列素和曲伏前列素不敏感,但对贝美前列素出现超敏感现象。患者FP受体存在两个SNP位点位点rs3753380为C、rs3766355 为A;TIGR基因存在- 224T>C突变;EP2受体外显子2 Cys346Tyr杂合突变,推测这些突变可能导致该患者的临床症状。(3)46岁女性患者,双眼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使用拉坦前列素和曲伏前列素有胃肠道副作用,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而贝美前列素却没有,对患者FP受体、TIGR、EP1和EP2受体进行基因检测,该患者FP受体启动子区SNP位点rs3753380处为T,1号内含子rs3766355处为C,推测该基因型FP 受体表达水平相对较低,拉坦前列素和贝美前列素可能更多地是由EP1受体来介导,这种受体选择性的差异有可能直接导致不同的胃肠道反应。
结论 对3例病人进行疾病相关基因分子水平的研究,从基因水平上揭示了疾病发生的根本机制,从分子水平上认识了疾病的性质、生物学特性,为基因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