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h细胞亚群在Balb/c鼠与C57鼠FK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邹嫣丽  文章来源: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点击数342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前期研究发现实验性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 FK)诱导角膜组织中出现T淋巴细胞浸润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Balb/c小鼠和C57小鼠在FK发病和转归中表现不同。本研究进一步从免疫机理方面探讨Balb/c小鼠和C57小鼠在FK中表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探讨两种小鼠各种Th细胞亚群在其FK中的作用。
方法  选用相同周龄雄性Balb/c小鼠和C57小鼠,通过角膜基质注射1×108CFU/mL的白色念珠菌孢子或烟曲霉菌孢子1.0μL建立小鼠的FK模型。从感染后1天起每隔1天裂隙灯下观察和临床评分。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浆和受染角膜,用ELISA测定血浆和受染角膜组织中IFN-γ、IL-4、IL-17、IL-12等的含量,组织病理检测受染角膜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和浸润的真菌菌丝,CFU计数受染角膜组织载菌量。用RT-PCR和组织荧光法检测受染角膜组织中Th亚群相关因子的表达。
结果  相比于Balb/c小鼠, C57小鼠诱导FK后在相应各时间点的平均疾病分数更高(P<0.05)。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测表明C57小鼠的白念菌性角膜炎直至感染后14天仍然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而相应时间点Balb/c小鼠炎性细胞浸润量已较少(P<0.05)。载菌量检测结果显示C57小鼠在相应各时间点角膜组织菌落计数都较Balb/c小鼠多(P<0.05)。PCR和ELISA结果显示C57小鼠发病早期IL-17表达量明显高于Balb/c小鼠(P<0.05);而其发病中晚期IL-12表达量明显高于Balb/c小鼠(P<0.05)。
结论 C57小鼠相比于Balb/c小鼠诱导FK后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量更高,进而招募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故其炎症表现更为严重且病程较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