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对侧早期眼的眼部生物学参数比较
作者:黄晶晶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点击数317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比较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对侧早期眼的眼部生物学参数差异,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与眼前段结构异常的内在联系。
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集同时由二位青光眼医生诊断的一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一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的连续病例。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眼前段及眼底常规检查、Humphery视野检查,二位青光眼医生均对患者进行房角镜检查。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及A型超声波对患者进行双眼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眼部生物学参数包括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瞳孔直径、前房宽度、晶体前突(lens vault)、房角开放度数、房角开放距离、虹膜-睫状突距离、小梁网-睫状突距离和小梁网-睫状突夹角。眼部扫描及测量由同一对患者病情不知情的医生进行,每个参数均进行三次测量取平均值。
结果 共收集41例患者,平均年龄56.44±7.73岁;其中男19例,女22例;右眼为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者24例,左眼为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者17例。晚期眼与早期眼的视力、眼底杯盘比、房角粘连闭合钟点数、Humphery视野平均偏差及模式标准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晚期眼较早期眼的前房深度浅(P=0.018)、房角开放度数及距离小(P<0.001)、小梁网-睫状突距离长(P<0.001),其余各眼部生物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前房深度变浅、房角开放距离变窄、小梁网-睫状突距离增长,但晶体厚度及前突程度、眼轴长度并未见明显差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