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手术复位后中心凹形态与视力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连续病例观察研究。研究对象为48名患有高度近视眼患者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成功手术复位,共49眼。术后随访利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扫描患眼后极部视网膜及脉络膜来评估黄斑中心凹的结构及脉络膜厚度。评价患者成功术后最佳校正视力与中心凹形态及脉络膜厚度之间的关系。主要测量指标为SD-OCT测得的患者黄斑中心凹及脉络膜图像和所对应的最佳校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2±13.5月(1.5-56.8月)。发现黄斑中心凹异常者40眼(81.6%),其中持续存在视网膜下液者17眼、黄斑前膜7眼、视网膜水肿6眼、RPE皱褶18眼及中心凹完全萎缩或裂孔未闭者14眼。IS/OS连接正常组9眼(18.4%),IS/OS连接中断或渐重建13眼(26.5%),IS/OS完全萎缩消失27眼(55.1%)。脉络膜厚度为86.8±72.6μm。术后BCVA与患者IS/OS连接形态(R=0.786,P=0.000)、脉络膜厚度(R=-0.726,P=0.000)、中心凹萎缩或黄斑裂孔未闭(R=0.599,P=0.000)、RPE皱褶(R=0.415,P=0.001)、眼轴(R=0.350,P=0.007)均有显著相关关系。在SD-OCT初次检查发现IS/OS连接异常,并进行多次SD-OCT随访的25眼中8眼IS/OS连接逐渐恢复,而其余17眼IS/OS连接仍萎缩消失。两组间脉络膜厚度(41±49μm VS 153±84μm)有显著差异(P=0.000)。
结论 高度近视眼发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其术后中心凹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和高度近视对眼球本身造成的损害显著相关。脉络膜对术后中心凹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